• <wbr id="egvzs"></wbr>

    <wbr id="egvzs"></wbr>

    1. <video id="egvzs"></video>

      <wbr id="egvzs"></wbr>
      劉宗?。?023中國汽車行業走勢展望
      2023-01-09 關鍵詞:行業走勢 點擊量:201237

      本文根據劉宗巍副教授接受《中國汽車報》采訪整理,主要觀點發表在《中國汽車報》2023年1月7日微信公眾號,記者趙玲玲。

      近日,清華大學(車輛學院)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宗巍接受《中國汽車報》記者采訪,分享了他對2023年中國汽車行業發展趨勢的預判及相關建議。以下是采訪內容。

      《中國汽車報》:隨著“防疫新十條”政策的出臺,全國防控政策全面優化,汽車市場需求穩步釋放。您認為2023整個汽車市場將有什么樣的變化?

      劉宗?。?/strong>疫情管控的全面放開并不意味著疫情影響的迅速消除,而是將由短期直接的影響向長期間接的影響轉化,對此企業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。與此同時,在感染高峰過后,壓抑已久的消費需求應該會在2023年后半段逐步得到釋放,這對汽車消費是有利的。預計2023汽車市場可以實現正增長,增幅有望達到3%。

      《中國汽車報》:您認為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出現怎樣的變化?

      劉宗?。?/strong>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。銷量或可迫近900萬輛;市場格局可能會呈現出如下趨勢:一是新能源產品將改變原來的U形分布,更充分地覆蓋各級車型,特別是開始在主力的A級車市場與燃油車短兵相接;二是受電池原材料漲價和充電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等因素的影響,增程式和插電式產品的份額會有所提升;三是產品的智能化程度進一步提升,消費者在選擇新能源產品時將愈發關注智能化功能及體驗。

      《中國汽車報》:您認為購置稅等促消費政策會延續嗎?您認為哪些政策需要延續或者進一步出臺?

      劉宗?。?/strong>2023年國家應繼續保持對汽車消費的重點激勵,以支撐經濟增長的有力復蘇。除了延續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的優惠政策之外,建議燃油車購置稅減半政策也應延續至少半年,同時通過出臺階梯式的退出機制,避免“硬著陸”沖擊汽車市場。此外,非常希望在破除汽車限購方面,地方政府能有更積極的實質性作為。

      《中國汽車報》:對于造車新勢力,您認為2023年市場格局將出現什么樣的變化?新勢力們應該如何應對未來的市場需求?

      劉宗?。?/strong>2023年造車新勢力將進一步分化,優勝劣汰愈發明顯:掉隊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,其中一些企業恐將黯然退場。而領先企業必須努力實現規?;鲩L,以盡快縮小虧損乃至實現盈利。在資本市場對新能源的熱度漸趨降低的當下,這對于造車新勢力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。具體來說,領先企業大多通過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實現了較好的起步,但普遍存在基礎不夠扎實、管理不夠完善等問題。

      為此,我建議:今后新勢力企業應著力在組織架構、標準流程、運營體系和研發能力等方面夯實基礎。此外,要堅持“有所為有所不為”的創新策略,聚焦于凸顯自身差異化特色的重點領域,同時構建開放的創新體系,以吸納外部資源實現協同創新;要穩步擴寬產品譜系,覆蓋不同級別和價位的更大市場空間并努力站穩腳跟,這又要與企業的市場定位和品牌戰略有效結合起來。

      《中國汽車報》:疫情的沖擊給供應鏈上了一課,在新的一年,您認為汽車供應鏈應該如何增強韌性?

      劉宗?。?/strong>未來,提升供應鏈韌性將是汽車產業長期的重要議題之一。具體來說:

      一要建立新的供應鏈管控觀,將安全和韌性作為前置的必要條件,然后再追求與效率、成本的新平衡。特別是應通過風險共擔的深度綁定,與關鍵供應商真正結成戰略伙伴關系。

      二要調整供應鏈體系的建設策略,如對部分風險高的零部件實施一品多極的布局,即根據市場規模、地域特點和相關企業能力,進行有針對性地多點多地組合布局。

      三要改變供應鏈的管理模式,尤其應加快數字化轉型以實現信息的無縫對接,使整供企業的需求和供給情況能夠快速準確地彼此互通,避免此前因信息封閉、不對稱、傳遞慢而造成的困難?;诖?,企業也就可以合理提升零部件庫存、適當減少供應層級、有效增強供應鏈敏捷度。

      《中國汽車報》:近兩年,芯片供應不足、電池原材料大漲等引起了業內高度的關注。進入2023年,您認為“缺芯少電”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?

      劉宗?。?/strong>“缺芯少電”都是系統性的大問題,需要多環節各主體全方位共同努力,才有望從根本上得到解決。

      對于芯片,這遠不是某家企業自身努力就能突破的,而是需要國家站在百年大計的戰略高度,進行持續精準系統的重點投入;需要行業在標準、規范等方面凝聚共識、積極推進;還需要相關企業之間形成一種健康的氛圍,即大家都努力把中國自己扶持起來的企業先充分用起來,以加快其能力提升,避免陷入“雞與蛋”的糾纏,最終通過相向而行,實現共同成長。

      對于電池,一方面,政府應對原材料囤積炒作等行為進行嚴格監管,并加強政策引導,優化原材料資源配置。另一方面,各方應從充電基礎設施建設、產品技術路線選擇以及能耗等技術指標提升等方面著手,減少單車平均電池用量;同時加快研發具有材料替代效應的新型電池。即節流和開源雙管齊下,實現電池原材料供給狀況的改善。

      相關內容
      注冊
      已有賬號?返回登錄
    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片_中文字幕第1页中文字幕在_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W_超清中文乱码字幕在线观看